一、课程介绍
电子元件失效是产品开发和生产中的常见痛点。为了帮助工程师和企业系统地解决这一难题,我们推出了专业的“电子元件失效分析培训课程”。
本课程专为一线工程师和企业技术团队设计,提供灵活的线上与线下两种培训模式,以满足不同团队的学习需求。
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实际工作,聚焦于三大核心能力:失效模式识别、关键设备操作原理与应用解读,以及深度的案例解析,致力于将复杂的分析技术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。
二、课程目的与意义
产品失效问题反复出现,往往不是技术瓶颈,而是团队缺乏科学、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流程。这直接导致项目延期、研发与生产成本飙升。
因此,对工程师团队进行专业的失效分析系统培训,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。这是一种高价值的投资,能显著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。
本课程的目的,就是将失效分析从被动的“救火”转变为主动的“预防”能力,为企业建立一套标准、高效的问题解决流程,是提升产品可靠性、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手段。
三、培训对象
本课程的目标学员是希望系统提升失效分析能力的工程师,以及期望建立或加强内部质量与可靠性分析团队的企业。具体包括:
- 可靠性工程师、失效分析工程师
- 质量工程师 (QE/QA)、产品工程师 (PE)
- 研发工程师 (R&D)、工艺工程师
- 测试工程师、技术支持工程师
- 以及相关技术部门的主管或经理
四、课程特色
我们的课程设计紧扣工程师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应用场景。
专为工程师与企业设计: 课程内容源于一线实践,直击工程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。我们同时提供可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内训服务。
灵活的线上/线下模式: 学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便捷的线上直播/录播课程,或参与沉浸式的线下实体课程,获得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。
聚焦核心实战技能: 我们不堆砌理论,而是重点讲解三大核心技能:如何快速识别失效模式,如何理解关键分析设备(如SEM, CT, C-SAM)的报告并指导分析,以及如何从真实案例中汲取经验。
真实案例深度解析: 课程将剖析大量来自电子、汽车、新能源等行业的真实失效案例,带领学员走一遍完整的分析流程,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。
专家讲师团队: 授课讲师均为在失效分析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专家,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,能提供极具价值的指导。
五、课程大纲(核心内容)
课程大纲围绕实战能力构建,涵盖从思维到实践的全过程。
模块一:失效分析的系统思维 建立科学的分析逻辑,理解失效物理基础,掌握从产品失效到定位根本原因的系统化思考方法。
模块二:标准化失效分析流程 学习从信息收集、样品处理到分析报告撰写的完整流程,确保分析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。
模块三:关键分析技术与设备应用解读 重点介绍常用分析设备(如SEM/EDS, X-Ray, CT, C-SAM, 切片等)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失效分析中的关键作用。课程将教会学员如何解读这些设备的分析结果,并根据不同失效模式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手段。
模块四:典型失效模式识别与案例解析 本模块是课程核心。通过对电容器、IC、LED、连接器等元器件及PCBA焊点的大量真实案例解析,训练学员快速识别典型失效模式(如过电应力、静电损伤、机械应力、化学腐蚀、离子迁移等)的能力。
模块五:专业报告撰写与预防措施 学习如何撰写逻辑严谨、证据充分的失效分析报告(如8D报告),并基于分析结论,提出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,实现质量闭环。
六、培训收益
通过本课程,您或您的团队将:
- 建立起一套解决失效问题的系统化思维和标准流程。
- 能快速识别常见电子元件和PCBA的失效模式。
- 懂得如何为特定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技术,并能读懂分析报告。
- 通过大量案例学习,显著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- 帮助企业构建强大的内部失效分析能力,有效降低成本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